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党建领航承基因 研学赋能向未来——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与内蒙古电力研修班开展双馆联学联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为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实践,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新时代创新精神同频共振,近日,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教学服务教工党支部党员、教职工代表与内蒙古电力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卓越工程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先后走进雄安印象纪念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开展“溯红色记忆・探未来之城” 联学联建活动,以双馆研学搭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桥梁。

图片1.png

雄安印象馆:解码未来之城的智慧密码

作为展现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文化地标,雄安印象纪念馆以“科技+人文”的展陈特色,为参观者打开了认知未来城市的窗口。在“雄安・共生”“雄安・共建”“雄安・共享”三大展区,数字人讲解员引领大家回溯这片土地的历史文脉,裸眼 3D 技术生动再现从蓝图到实景的建设历程。当目光聚焦于“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的立体沙盘时,学员们纷纷驻足热议 —— 地下综合管廊的智慧运维模式、数字孪生城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需求形成强烈呼应。

在沉浸式 “时光隧道” 中,五块联动屏幕将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逐步演变为 2035 年的未来新城,光影流转间,雄安新区 “先植绿、后建城” 的生态理念与 “承接疏解、创新驱动” 的发展定位深入人心。内蒙古电力学员李工程师感慨:“雄安的数字基建实践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范本,这种‘系统思维 + 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深入借鉴。”

雁翎队纪念馆: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种

从未来之城穿越至抗战岁月,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的红色印记同样震撼人心。在“雁翎队的诞生”“水上游击战” 等展区,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土枪、还原作战场景的实物陈列,生动再现了雁翎队队员驾舟歼敌、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资深讲解员饱含深情地讲述着“20 余人发展到 180 多人,交战70 余次歼敌近千”的抗战传奇,让在场人员深刻体会到“攻坚克难、协同作战”的革命精神。

图片2.png

纪念馆宣誓广场上,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与白洋淀的水波共鸣。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研修班学员深受感染:“雁翎队在艰苦环境中创造的战斗奇迹,正是我们破解技术难题、推进电力升级的精神动力。”

图片3.png

校企共研:让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

双馆参观后,校企双方围绕 “红色精神与技术创新的双向赋能”展开专题研讨。继续教育学院党员教师结合研学体验,提出将雄安数字建设案例、雁翎精神内涵融入研修班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内蒙古电力学员则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探讨如何借鉴雄安智慧管理经验优化电网调度,如何传承雁翎队协同精神破解跨区域供电难题。

教学服务教工党支部书记表示:“此次双馆研学实现了‘红色教育+业务赋能’的双重目标。”双方约定,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联合开发“红色精神+技术实践”特色课程,让雄安的创新实践与白洋淀的红色基因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鲜活教材。

此次联学联建活动,是继续教育学院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雄安印象馆的“未来视角”启迪业务思路,借助雁翎队纪念馆的“历史视角”筑牢思想根基。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让红色资源与发展实践成为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企业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初审:周慧明

 复审:丁   锐

审核:于喜海